《梁祝之梁风知马意》的主角是梁山伯马文才,作者:三杀,小说主要讲述了:祝英台为救溺水儿童身亡,穿越后接到任务让祝英台避免悲剧,本以为自己可以避开马文才,嫁给梁山伯,却不知梁山伯与马文才早在此前便结下了渊源,自己竟是配角!!
最热评价:忠犬木讷攻x冷艳傲娇受
《梁祝之梁风知马意》精选:
杭城。
正值阳春三月,江南草长,四处一派桃红柳绿,百花争艳的欣荣之象。
城门之内,两侧商铺林立,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,各类吃食用品应有尽有,引得不少百姓驻足,不时有背着行囊的书生装扮学子穿梭其中。
崇绮书院,衡山书院,淮阳书院,并列江南三大书院。
其中崇绮书院地处杭城之东,更是人才辈出,良师云集,出过不少名相权臣。
今日是书院的开学日,各地学子集聚杭城,青衣束发,别有一番风姿。
这时,几匹高大骏马自城门飞驰而来,引起人群一阵惊慌,纷纷向四周散去。
前方路中间不知谁家的孩子惊慌之中落在了原处,手上拿着一串糖葫芦,稚嫩的小脸上满是惊恐正哇哇啼哭,叫喊着:“娘,娘。”
只听达达马蹄声渐近,最前面的白色骏马四蹄奔腾,长鬃飞扬,疾驰而来,愈行愈近。
马背之人也没料到这种情况,连忙拉紧缰绳,白马受惊,发出一声长长马嘶声,前蹄高高扬起。
阴影落在孩童稚嫩的脸上,眼看就要血溅当场,众人不由闭上了眼睛,不忍直视…
一道青色身影从一旁窜出,翻滚着迅速将孩子抱入怀中,随即马上向另一侧滚去。
下一秒,马蹄重重的踏在了石板上,众人皆长松了一口气。
“孩子,我的孩子,”一位妇人冲了出来,哭喊着将孩子紧紧抱入怀中,几欲跪下,不住地喊道:“多谢公子,多谢公子。”
孩子将头埋入母亲怀中,哭声渐低,抽噎着叫唤:“娘,娘。”
青衣公子连忙伸手扶起妇人,安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,轻声道:“大婶不必客气,孩子没事就好。”
白马逐渐安静下来,立在原地,马上的红衣公子卸下力,向下俯视。
阳光明亮,他的眉眼轮廓都被镀上了一层光,头束玉冠,长眉若柳,身如玉树,眉目如画,一伦红袍映衬着孤瘦雪霜姿,比寻常男子要白上几分的肤色,浅色的薄唇,无一不让人感到精致贵气。
他下巴微微抬起,一双黝黑的眸子里藏着几分阴霾,让人不敢直视。
惊慌过后,四周人群一阵喧哗,众人交头窃窃私语。
人群中不时传来“差点伤到了人”,“居然纵马行凶”,“要报官去”……的议论声。几声“抓贼啊”的喊叫被淹没在人群中。
“文才兄,没事吧?”娄敬文驱使着马,上前来询问道。
“大胆,这位可是马太守之子,你们这些贱民在胡说八道什么,再敢胡说八道,都把你们抓去见官。”后面的辛平环顾四周,大声喝道。
众人一听马太守、见官什么的,马上噤了声,神色紧张纷纷离去。
青衣公子闻言上前一步,皱着眉头作揖:“公子此言差矣,明明是这位公子当街纵马,差点酿成幼童身亡的惨剧,怎可恐吓他人?”
收回视线,他直视着红衣公子道:“还望这位公子向这位大婶道歉!”
道歉,马文才生平头一回,听到这个词,挑了一下眉,唇角带着三分讽意俯视马下之人。
一袭单薄的青色布衣,包裹着挺拔修长的身躯,头戴纶巾,面如冠玉,棱角分明,双目如星,深邃有神,俊朗的脸上透着坚毅与正气,整个人就像高山上的青松般清俊傲然。
“你说让我们道歉?”辛平难以置信地反问,脸上透着讽刺,嘲笑道:“小子,你知道我们是谁吗?居然敢让我们道歉?”
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杭城之内,本就有律法规定,当街纵马者当打三十大板,有律可依,有何不可?”
“小子,你”辛平恼羞成怒,抬起手,正欲向身后随从做手势好好教训他一番。
“走了。”马文才随手抛出一锭金子,长扬而去。
“公子真是好胆量,我们有缘再会。”娄敬文笑了笑,饶有兴趣看了一眼梁山伯,作了个揖,紧跟其后。
辛平恨恨瞪了梁山伯一眼,望着远去的两个身影,冷哼一声,留下一句“小子今天算你好运”,驱马而去。
“你们”梁山伯正欲跟上。
妇人拉住他,说道:“算了,这些人出身士族,身份尊贵,我们惹不起的,算了吧!”
“士族又如何,不过是自诩高人一等罢了,大婶这钱你先拿着,这世间总有清正公平的。”
梁山伯将金子递给大婶,望着远去的身影,黑眸里晦暗不明。
“公子,公子,等等我啊!”四九擦着汗,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。
“公子啊,一眨眼功夫您就不见了,让我好找啊,快开学了,我们快走吧!”
而在离这起纵马事故杭城东边,衣衫褴褛的老婆婆从一对瘦小的主仆手中接过钱袋,喜极而泣。
她佝偻着背满是感激道:“多亏了公子了,若是没有公子,我苦命老太婆的最后一点买药钱都要被那贼人抢去了,多谢公子啊。”
少年搀扶着老婆婆,从怀中取出几两碎银子一并放入钱袋中。
“婆婆不必多礼,我这还有点碎银子,您一起拿着买药去吧。”
“多谢公子,多谢公子啊。”老婆婆拄着拐杖,再三感谢,蹒跚着离去。
少年身形瘦弱,肤色偏黑,两条特意画粗的细眉下藏着一双灵动潋滟的眸子,眉宇之间满是清秀俊气,俨然一位翩翩少年郎。
他的目光不停在擦身而过的书生身上停留,脸上满是疑惑。
“小,公子,你在找什么呀?"同样身形矮小的书童好奇问道。
“我在找”梁山伯啊,祝英台默默在心中念道。
说好的路见不平,梁祝初遇,相谈甚欢,义结金兰呐,梁山伯人那?
此时的祝英台已非昔日祝英台。
21世纪的祝英台,只因母上大人怀孕期间独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剧,恰逢姓祝,大笔一挥,她就有了祝英台这个让她二十多年又爱又恨的名字。
而她顺风顺水过了二十多年,为了救一个溺水孩子而身亡。
正当她感概自己英年早逝是,莫名耳边传来一个声音:“你想活下去吗?只要在五年内让祝英台避免悲剧,获得幸福…”
当她再睁开眼时,便成了上虞祝英台。
让祝英台获得幸福,自然是躲开马文才,嫁给梁山伯了。
于是,她便故意假借装病,逃过了马家结亲之意,又雇了个江湖道士,说她恶念缠身与祝府相冲,须得在外三年,方可化开恶念,才换来外出求学。
万万没想到,这故事发展和电视剧完全不一样啊,没有梁山伯,还怎么义结金兰啊!
想到这,祝英台烦恼地敲了敲头,长叹口气。
“公子,时间快到了,我们快去书院吧。”
“好吧,先去书院。”
杭州名山四时山,风景秀丽,草木葱荣,以其春赏百花,夏乘竹荫,秋染红叶,冬漫白雪,四季风景各具颜色,各不相同而闻名。
山道蜿蜒而上,道路两旁花木繁盛,密林间不时传来清越的鸟鸣声,处处生机勃勃,令人心旷神怡。
不到半个时辰,崇绮书院,四个鎏金大字便映入眼帘,行云流水之间自有其潇洒不羁风姿,高高悬于横梁之上。
白墙黑檐向两侧蔓延,隐入密林,使人难窥边界。
众学子三三两两集聚到了书院门前,好奇地向四处张望,士庶之分一目了然。
寒门学子多着青衣,扎发巾,随身带着个背着行囊的书童,风尘仆仆。
而士族子弟则光鲜亮丽,锦衣玉冠,手执折扇,身后跟着几个甚至一群背着行李的仆从。
两者之间泾渭分明,无声中划出一块空地。
哒哒马蹄声由远而近,几位俊朗少年驱马而来,其中为首的红衣少年更是秾艳逼人,矜雅贵气。
几人下马后,径直向人群走去,目不斜视,还有大批仆从从马车上卸着行李。
士族子弟纷纷作揖笑迎:“马兄,娄兄,辛兄。 ”
又是他们,梁山伯默默打量着几人,好奇向身边学子问道:“敢问兄台,这几位是何许人?”
“他们你都不知道,上虞马文才,娄敬文,辛平啊,他们可都是士族出身,家族显赫,尤其是马文才马公子,他可是会稽马太守的独子,听说他们一行人在上虞整天胡作非为,花天酒地,可不好惹啊 !你可不要得罪他们。”
“多谢兄台,在下山阴梁山伯。”
“梁山伯”听到声音,也在人群中的祝英台随即转过身,直勾勾望向他。
“正是在下,有何不妥?”梁山伯打量了一下周身问道。
“没有,没有什么不妥。”不愧是梁山伯啊,果然器宇轩昂,一表人才啊!
祝英台对上梁山伯迷茫的目光,连忙别开眼,微黄的耳垂上泛起丝丝红晕,“在下上虞祝英台,梁兄,有礼了。”
“我看祝兄衣着不凡,可是士族出身?你与马文才等人同在上虞,可听过他们的名声?”一旁学子好奇问道。
“小弟并非士族出身,只是家中有几分薄产,说来惭愧,虽居上虞,但平日也只知闭门读书。”祝英台扫过马文才等人,略带惊艳,半真半假回道,视线却总飘向梁山伯,“梁兄。”